我是為你好,可我不覺得好
來源: 未知 作者: 笑一笑 時間: 2017-03-21 閱讀: 次
01
你一定聽父母說過“我是為你好”。但你不知道這句話是一個三件套,它后面還有兩個大招。他們每次想讓我們聽話的時候,就會搬出“我是為你好”,大打苦情牌。女兒啊,你不要去學什么中文啊,沒前途啊,你去學金融,好找工作,我是為你好;兒子啊,你別去私企啊,不靠譜,趕緊考公務員,鐵飯碗,我是為你好……
對于他們這番苦口婆心,你要是敢忤逆,說,我不。那他們的第二大招就使出來了,配合他們受傷臉加震驚臉:我這不是因為關心你才說的嗎?別人家的孩子我會管嗎?你還年輕,你現在不聽我的,以后就知道了!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……關鍵是這事還沒完。你要是聽了他們的話,然后你過得不好,你轉頭去埋怨他們,他們又是受傷臉加震驚臉:你這孩子怎么回事,還怪起父母來了,我們當初不也只是提個建議嘛,你都多大了,還沒主見?這能怪我們嗎……責任推得干干凈凈。你要是沒聽他們的,那他們就進入了“馬后炮”模式:我們早就跟你說了,看吧,現在好了吧,不聽我們的話,就是會這樣……反正他們永遠很牛,我們永遠很傻。
02
父母在說“我是為你好”的時候,他們在說什么呢?首先,他們要表達的是,我比你懂得多。“我是為你好”的背后是有一種智商優越感以及閱歷優越感的。父母最喜歡說的一句套話就是,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多,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多……
對于上半句,有人說,這只能證明長輩們的生活方式很不健康……可是他們不知道,時代在不斷更迭,他們的經驗過時了。他們在以幾十年前過氣的價值觀以及極其有限的見識在指導我們。
他們懂新媒體嗎?懂程序員嗎?懂APP嗎?懂內容創業嗎?他們還停留在公務員和老師是唯一的好工作的年代。他們不知道的是,越來越大的趨勢是,我們不是要找一個工作,而是要發明一個工作了。
其次,他們想說的是,你是我的,所以要聽我的。“我是為你好”,就是“必須聽我的”的委婉說法。因為我是為你好,所以我可以干涉你的生活;因為我是為你好,所以我可以左右你的選擇;因為我是為你好,所以我要管你跟誰來往……
03
很多父母在潛意識里還是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,他們毫無界限感。
大部分時候,父母的出發點并不是壞的,然而,他們并沒有真正地了解我們,了解我們的興趣和需求,了解我們要什么。他們只是抱有一種強烈的控制欲,指定我們走他們讓我們走的那條路。然而他們并不能為我們的將來真正負責。走錯了,痛的,是我們。
其實父母不知道的是,他們一句“我是為你好”,最大的問題,是剝奪了我們的選擇權。
《奇葩說》曾經的辯題就是“我是為你好”,肖驍說的那段話特別好:為什么我覺得“我是為你好”這句話很扯?只是因為在我心里,最無私的感情,并不是你嘴上說著為我好,然后一直用你的方式給我愛。而是,哪怕我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,我萬劫不復,我回過頭,你們依然都在。希望你們對我好,不是為我好。
是啊,中國父母需要學習的另一點就是,用子女喜歡的方式去愛他們。如果把“我是為你好”,變成“你開心就好”,整個社會才真的進步了。尤其是我們女生,來干涉我們的人更多,指手畫腳的人更多。
如果我們想讀研、讀博,很多人就會跑來說,學歷越高越難嫁人啊,你應該去好好找個對象;如果我們想在工作上很拼,很多人就會說,女孩子野心不要那么大,你應該好好顧家,相夫教子;如果我們要追逐自己的夢想,很多人就會說,女孩子不要冒什么險,你應該知足,應該安于現狀。
你一定聽父母說過“我是為你好”。但你不知道這句話是一個三件套,它后面還有兩個大招。他們每次想讓我們聽話的時候,就會搬出“我是為你好”,大打苦情牌。女兒啊,你不要去學什么中文啊,沒前途啊,你去學金融,好找工作,我是為你好;兒子啊,你別去私企啊,不靠譜,趕緊考公務員,鐵飯碗,我是為你好……
對于他們這番苦口婆心,你要是敢忤逆,說,我不。那他們的第二大招就使出來了,配合他們受傷臉加震驚臉:我這不是因為關心你才說的嗎?別人家的孩子我會管嗎?你還年輕,你現在不聽我的,以后就知道了!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……關鍵是這事還沒完。你要是聽了他們的話,然后你過得不好,你轉頭去埋怨他們,他們又是受傷臉加震驚臉:你這孩子怎么回事,還怪起父母來了,我們當初不也只是提個建議嘛,你都多大了,還沒主見?這能怪我們嗎……責任推得干干凈凈。你要是沒聽他們的,那他們就進入了“馬后炮”模式:我們早就跟你說了,看吧,現在好了吧,不聽我們的話,就是會這樣……反正他們永遠很牛,我們永遠很傻。
02
父母在說“我是為你好”的時候,他們在說什么呢?首先,他們要表達的是,我比你懂得多。“我是為你好”的背后是有一種智商優越感以及閱歷優越感的。父母最喜歡說的一句套話就是,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多,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多……
對于上半句,有人說,這只能證明長輩們的生活方式很不健康……可是他們不知道,時代在不斷更迭,他們的經驗過時了。他們在以幾十年前過氣的價值觀以及極其有限的見識在指導我們。
他們懂新媒體嗎?懂程序員嗎?懂APP嗎?懂內容創業嗎?他們還停留在公務員和老師是唯一的好工作的年代。他們不知道的是,越來越大的趨勢是,我們不是要找一個工作,而是要發明一個工作了。
其次,他們想說的是,你是我的,所以要聽我的。“我是為你好”,就是“必須聽我的”的委婉說法。因為我是為你好,所以我可以干涉你的生活;因為我是為你好,所以我可以左右你的選擇;因為我是為你好,所以我要管你跟誰來往……
03
很多父母在潛意識里還是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,他們毫無界限感。
大部分時候,父母的出發點并不是壞的,然而,他們并沒有真正地了解我們,了解我們的興趣和需求,了解我們要什么。他們只是抱有一種強烈的控制欲,指定我們走他們讓我們走的那條路。然而他們并不能為我們的將來真正負責。走錯了,痛的,是我們。
其實父母不知道的是,他們一句“我是為你好”,最大的問題,是剝奪了我們的選擇權。
《奇葩說》曾經的辯題就是“我是為你好”,肖驍說的那段話特別好:為什么我覺得“我是為你好”這句話很扯?只是因為在我心里,最無私的感情,并不是你嘴上說著為我好,然后一直用你的方式給我愛。而是,哪怕我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,我萬劫不復,我回過頭,你們依然都在。希望你們對我好,不是為我好。
是啊,中國父母需要學習的另一點就是,用子女喜歡的方式去愛他們。如果把“我是為你好”,變成“你開心就好”,整個社會才真的進步了。尤其是我們女生,來干涉我們的人更多,指手畫腳的人更多。
如果我們想讀研、讀博,很多人就會跑來說,學歷越高越難嫁人啊,你應該去好好找個對象;如果我們想在工作上很拼,很多人就會說,女孩子野心不要那么大,你應該好好顧家,相夫教子;如果我們要追逐自己的夢想,很多人就會說,女孩子不要冒什么險,你應該知足,應該安于現狀。
猜你喜歡
推薦閱讀
熱門閱讀

微信掃碼關注
隨時手機看書